【营销管理实际中的怪象】
怪象之一:课程满天飞
自走入营销领域开始,始终感受到了营销人心底都是具有一股学习的冲动的,虽然被忙碌工作所累。好学的同事很多,大多桌旁、床头都会有几套营销人教材。无论是老营销人,还是营销新人,学习压力和欲望总是永恒的,虽然表现起来,老营销人有点疲惫。
印象里,就连其它领域如人力、研发制造、财务等系统的职业人也难免有些“营销”情结。好似营销等于市场,市场等于生意,市场就等于发财了。
怪象之二:东郭满街窜
谈到大师和专家,国内不断涌现,不提踏踏实实学问的前辈了,光骂一骂那些行业内的寄生虫吧。笔者像周边的朋友一样,一向敬重营销和管理的前辈,但惟独对几类大师不感冒,甚至是“愤”字加鄙视。因为,他们的课程就像是一场场“假面舞会”。神秘的面纱只要不揭开,怎么高兴怎么玩。
行业的混乱是东郭们生存的基础。行业混乱秩序的恶果之一就是催生了众多的东郭专家和东郭大师。正是这样,中介机构打着职业的旗号,努力把西方一些非理性思考的东西搬近来,包装起来,推给企业,直到拿到钱。“包装”是中介的流行词,也是打造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,确切地讲是“唯一”。
东郭大师们有绝招,但不是在营销理论上,也不是在营销实战上,而是在营销自己上。国外呆过一阵子,就弄上海外背景,无论是学历、经历,都可以做假,连著作也可以编嘛。最小儿科的就是,网络文章直接改成自己的。这样就直接来吧。海归派、台湾派、本土实站派都存在这样的东郭。
怪象之三:中介乐颠颠
东郭们如此,全是中介惹的祸。都说行业乱,照我看,这乱字全是中介惹的,犹如房地产中介给二手房市场弄得昏天地暗一样。
行业内的乱根源在于小中介们的定位。营销管理风靡全国,那正是应了天时:市场机制一落地,企业要转型,营销人员素质要提升,需求便产生了。于是,许多有眼光的人事便发现了商机,看到了搞营销管理是一个十分“好赚钱”的行业。试想,内地为什么不发达呢?难道那里不需要营销管理课程吗?为什么移动电信联通好做呢?是真正需求比其它行业强烈吗?不是,是钱好赚,经费高,好操作。中介为什么拼命往外企挤,难道其管理比外企还厉害?不是,是外企经费要高些,空间大些。反倒是民营企业需要,可就是没人去碰,说起来不是由于影响老板难,而是经费少。
怪象之四:管理难
现在企业逐渐认清商业的庐山真面目,这类企业优德88逐渐开始退出舞台,失去了祸害人的机会,但却多少留下了一些恶果。那就是曲解了管理的概念,为管理的畸形发展埋下了罪恶的种子。